张永怀同志简介
张永怀,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讲师(高校)兼外国语学院教学秘书(正科级),双能型教师;2005年兰州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毕业、2008年安徽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班结业、2017年获河南大学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化、教育管理和马列·科社;主讲《英语语法》《英汉对比与翻译》《大学英语》课程;获批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项、省社科联创新发展研究攻关项目1项以及多个市校级课题;撰写《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小说<呼啸山庄>与同名电影比较研究》《英语语法中的若干问题探究》《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院系教学秘书工作管窥》《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新形势与新进路》多部(篇)论著(文);获评全国大学英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和个人组织奖、黄山学院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进个人奖及省外文协会教学研究类论文一等奖等。
国家有关教育信息化文件指出,教师要依托信息技术改革育人育才形式,构建“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育人育才新常态。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势在必行,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跃入新发展阶段,笔者的英语语法课程教学改革也“不甘落后”。近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提出了课程思政教育方针。这就促使笔者不断思考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实现深度融合,形成育人育才合力。笔者深知,现代信息技术可促成笔者的教育理念、学生学习方法的深度变革,从而推动信息技术自身与英语语法课程思政的互动。
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深刻影响着笔者的英语语法教学范式转型,不断促使笔者思考两者的有效整合路径。近年来,笔者在教改实践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语法教学新生态,整合新形态语法教学资源,使语法课堂更加多元化,最终把英语语法课建设成为系统趣味化、数字立体化的育人育才课程,竭力突破讲解灌输主宰、单一单调、沉闷低效、资源匮乏的瓶颈。在近年的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以章振邦权威著作为依托,探索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的理念举措及方法路径。
一、凸显思政引领
笔者在英语语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革新固有观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已初步将英语语法课程改造为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于一体,以笔者的言传身教及身体力行作用,结合英语语法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基于信息技术与“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相融合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爱党爱国情怀,培育职业道德和精神,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新形态英语语法课程。这种改革探索在不断解决高校英语语法课长期的困惑,提升学生满意度,受到学生由衷好评。
二、注重系统逻辑
笔者针对有一定英语语法基础、但知识零碎的大一学生,选择的语法点不仅是高中语法知识的补充与衔接,更是高中语法的深化与系统化。高中阶段学生对语法的理解仅仅局限在散落于英语课本的语法“点”上,远远未将其逻辑条理化后系统提升至“面”上。笔者在教学中巧妙利用思维导图,力推英语语法的逻辑性、条理化和系统性。
三、致力多维创新
笔者竭力打破讲解灌输、被动接受的传统语法教学模式,另辟蹊径,致力打造多模态、混合式教学模式,凸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产出导向理念,融枯燥的语法规则于真实多样且生动有趣的情境语篇中,依托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互动,带给英语专业学子的不只是语法,更是新时代全新知识学习体验、逻辑思维训练和思想觉悟提升。
四、着眼情境创设
笔者的语法课从情境语篇人手,一改多数教师着重语法规则讲解的传统,每单元以“读故事—学语法—看视频—做练习”为模式,用地道语料为故事内容,结合语境,阐明语法在情境语篇中的意义,让学生感知语法的情境应用后,再抽出相应语法点研习。笔者精心编制问题与练习,力争凸显语法在情境中的变体与活用,旨在学以致用,弱化其高深莫测。
五、着力兴趣引导
笔者借“叙事”手段,以“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境”为准绳,将枯燥的规则“故事化”,结合使用实例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针对零碎、需要死记硬背的语法点编写思维导图与记忆技巧,增强学习兴趣。譬如,对冠词、名词、数词、非限定动词的使用等辅以行之有效的记忆技巧和思维导图,激活对语法规律的求解学习。
六、不忘方法指导
笔者在英语语法课教学设计上,重视语法知识,也强调学法及记忆技巧的重要,旨在授之以渔、抛砖引玉;在教法上,一改传统语法教学中“师讲—生听”的沉闷低效的局面,借“翻转课堂”理念,将大量教时送还,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模式,引导学生“拨云见日”,在情境语篇中顿悟语法,进而达到自如运用语法的终极目标。
笔者授课的对象虽为安徽省黄山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但以上理念举措及方法路径对其他地区同类院校学生也可适用。笔者深刻认识到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和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语法教学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难得机遇,积极探索针对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英语语法教学应对之策,切实在为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治国理政培育更多合格英语人才上贡献笔者的绵薄之力。